人間有味最彭州,天彭肥酒,香飄300年……
彭州記憶·天彭肥酒
天彭肥酒
酒,是一種文化。
李白有舉杯邀明月的雅興,
而蘇軾有把酒問青天的胸懷。
從流傳數百年的釀酒傳說,
到如今作為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,
天彭肥酒在彭州傳承。
點擊下方視頻收看央視紀錄片《匠心》 傳承 ↓
天彭街道乃彭州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,釀酒歷史源遠流長。彭州市天彭酒業有限公司正是在盛產燒酒而聞名的老作坊“康成宮”基礎上建立起來的,現有老窖200余口,保存完好的百年以上老窖20余口。天彭肥酒是彭州市天彭酒業公司生產的一種名酒,已有300多年的歷史。生產地彭州市距成都30余公里,這里氣候宜人、水質好、土地肥沃,物產十分豐富,是蜀中“膏腴之地”,有著得天獨厚的釀酒條件。
據《彭縣志》記載:早在2000多年前,天彭鎮(今天彭街道)一帶就開始了釀酒。解放后兩次出土的文物中,就有出自延平元年的《釀酒圖》、《酒肆圖》和《飲宴圖》等畫像磚。1959年,還在彭州境內出土的殷商時期用于盛酒的青銅器上發現了“高朋滿座”、“肴棋四陣”、“金壘中坐”和“柔似清飄”等反映當時彭州釀酒的文字記載。天彭釀酒的興盛是在明末清初。嘉慶年間的《彭縣志》里,就記載有“酒則隨地能釀”。
前世
相傳清光緒年間,彭州的場鎮十分的熱鬧。一家賣酒的作坊,被圍得水泄不通??h官老爺路過這里,走進作坊,一股奇香襲來,直入心脾,縣官喝了一口,頓時覺得酣暢淋漓,渾身通透,不禁拍案叫絕。好酒啊,這真的是好酒!縣官以為作坊老板私藏了什么宮廷秘方,非要到后院的庫房里去看一看。老板怕得罪他,沖著同樣被嚇壞了的老板娘使了個眼色,意思是讓她把掛在房梁上的肉取下來,晚飯的時候給縣官老爺當下酒菜。老板娘趕緊答應,可是抬頭看了一下房梁,不料肉不見了??h官老爺往酒缸的缸底看了一眼,肉不就在這里嗎。于是,這謎底就解開了,原來這酒香,是豬板油的功勞。天彭肥酒因此而得名。
傳承
新中國成立后,成立了公私合營的彭縣工人酒廠,1988年,18歲的王永進入酒廠工作,他認真鉆研業務技術,善于把科技知識應用到實際生產中去。由他勾調的產品,榮獲了德國柏林食品博覽會特別金獎,那年他年僅24歲。
90年代,國有企業改革,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,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,國營彭州市酒廠由于經營不善,無法完成轉型,企業面臨破產的境地。
王永跟相關部門的領導提出,自己想接手企業,一貧如洗的他,提出愿意繼續留在企業的工人,可以拿出自己的再就業安置費入股,大家都信任勤懇踏實的王永,紛紛提出入股。就這樣,王永摸著石頭過河,帶領企業一步步走出困境。
僅僅一年時間,就實現了企業的扭虧為盈。王永始終抓緊產品品質,投入大量精力研發新產品。以前酒廠只有十幾個品種,后來研發出了40多個品種的濃香型白酒。
2008年5月12日,每一個中國人都無法忘卻的日子,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.0級特大地震,地震造成了嚴重的傷亡。與汶川僅一山之隔的彭州,也遭受了重創。全國各地的援建者來到彭州,重建鼓舞了災區人民的內心。家鄉在重建后獲得新生,人們即將送別來自福建的建設者,晚宴上,傳承了300年的天彭肥酒擺上了餐桌,福建客人被這醇香的美酒所吸引,他們把美酒帶回了福建,天彭肥酒很快在福建打開了市場。
從此天彭肥酒暢銷全國,供不應求。
積淀
天彭肥酒的釀造方式是純糧固態發酵的傳統釀酒工藝,經高溫蒸餾后生產出來的白酒。它以純糧曲酒為酒基,配以綠豆、冰糖生豬板油,以及肉桂、老寇、砂仁等多種中藥材,經浸提、串香等科學工藝釀制而成。
天彭肥酒以其色澤青黃透明、香氣芬芳幽雅、口味濃厚綿甜之特色,以營養豐富、溫胃健脾之功效享譽省內外。同時,天彭肥酒也是彭州釀酒史的一個縮影。
這樣的堅持并非墨守陳規,在廠區里有一個非遺白酒種植園,一壇壇白酒被泥土擁抱,感受泥土的芬芳和陽光的沐浴。土藏酒又名泥巴酒,和窖藏一樣,都是為了讓白酒老熟,變得更好喝,這樣的酒是一瓶活著的酒、有生命的酒。這樣的酒老熟當然要快很多,口感自然好得多,這個傳統被放到了生產環節中。
天彭肥酒,多年來受到了各地消費者的廣泛好評。在1999年,被列入了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。這香飄300年的味道,將繼續傳承下去。天彭肥酒不僅僅是酒,這酒是有生命的!